檢視「競爭與比較」的心理模式

文/李宗燁



  從小我們就活在競爭與評價的思考體系中,學生考試的成績不是用來幫助學習而是作為獎懲的依據,好成績代表好學生、好前途、有成就,相對地也得到較多的讚賞與鼓勵,這些都讓我們學到好的成就與表現才是有價值的,於是我們的自尊就建立在要成功與要完美的制約上。

  
   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社會似乎有一把尺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尺的內涵可以是:成績、學歷、收入、社經地位、名氣、才能、外貌。人如果處在尺的上端我們推崇他是成功的、受歡迎的、有價值的。相反地,人若處在另一端我們會覺得他是不好的、有待努力的、弱勢的、無價值的。我們有意無意中被這把尺所評價,同樣地我們也用類似的尺去衡量自己與他人。由於害怕處在無價值的一端,我們兢兢業業地想要力爭上游,以為只要飛上枝頭變鳳凰我就可以高枕無憂,結果只是一場無止盡的追逐,因為問題的癥結不在於要如何成功,而是整個思考模式的扭曲。


  身處於充滿要競爭與比較的環境,人們往往感到自己的不足與壓力,無形中也用自己的成就與能力來衡量自己與評價別人。所以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對他人就容易形成緊張與對立,如果我們能重新檢視這些社會心理模式,我們就有機會跳脫競爭與比較的心態,不在徘徊於自卑與自大之間,重新找到自在的生活。


把握現在


  「小時候,覺得寫功課很麻煩,那時我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這樣就可以不用寫功課了,好不容易考上高中,雖然不太需要再寫作業,卻有一堆的考試,那時候想說,只要我考上大學一切就可以解脫了。誰知道我考上的科系我沒有興趣,只好全心準備轉系,我以為轉系成功我就會快樂,可是轉系以後,高興不到一天我就很羨慕同學有男朋友,所以就很渴望找到一個能夠相知相守的對象。」玉芬娓娓地回憶。


  她又說「現在我有對我不錯的老公,我們就計劃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以為有自己的房子就會有一種安全感或歸屬感,這樣我就會快樂,可是買房子以後就開始有房貸的壓力,一方面我們夫妻認為我們要盡快把房貸繳清,這樣我們就可以輕鬆了,所以現在毫無擁有屬於自己房子的快樂了」


  玉芬接著說「之前,我看到朋友都有小孩,我想說,或許有了小孩,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小孩身上,貸款就慢慢還,也許我就會快樂了,不過我的朋友告訴我,我都一直活在未來,讓我有些震驚跟反省」


  「原來當我不快樂時,我就會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以為只要達到某個目標我就可以克服不快樂並且獲得滿足,可是我卻沒有去探討為什麼自己會不快樂,所以我一直在追趕目標,誤認為目標達到了,現在的問題就可以解決,結果這個目標達到了卻又生出下一個目標,似乎都沒有好好地活在眼前 」


  「其實,快不快樂跟完成什麼目標並沒有關係,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的觀念跟想法造成的,例如,以前我很喜歡比較,認為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樣我才會有價值,於是就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去追求也遭受不少挫折。」 玉芬若有所思地說。


  「當我不再鞭策自己的時候,我就能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以前我會為了更高的收入而選擇不喜歡的工作,結果是又辛苦又挫折,現在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點都不需要勉強跟努力。我發現,當我內心可以悠閒跟放鬆下來時,就可以感覺到微風吹拂在身上的舒服、悅耳的鳥鳴、花朵的芬芳跟湛藍的天空」


欣賞現在的自己


  「我已經報名要把英文學好,如果我可以提昇我的英文能力,我的就業競爭力也會增加了,說不定還可以找到更高待遇的工作,就不用忍受現在這麼辛苦、待遇又不好的工作了,而且出國去玩也能夠很流利的英語跟老外溝通 」 小莉很興奮地說著實踐目標之後的美好未來。

  
  她接著說「對了!我還要學如何製作網頁、架設個人網站,光會上網、收發電子郵件是不夠的,我要把一些很好的理念跟想法放到網頁上,這樣就可以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當然,我的網頁一定要有中文版跟英文版,這樣的話就能夠凝聚更多的力量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所以我更要把英文學好!」


  小莉經常為自己設定一些目標,藉由設定目標的過程中,好像可以激發她的鬥志與努力的方向,而且她透過想像目標的達成也帶來了些許的滿足跟讓自己更有價值感,問題是,這些目標並不是小莉真正喜歡或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她常常對一個目標維持不到五分鐘的熱度,之後便需要藉著意志力來勉強與驅迫自己要達到目標,結果是她經常處於「應該要去做」與「沒動力做」的矛盾衝突之中。最後就是不了了之跟落入對自己的不滿意與深深的挫敗感之中。


  為什麼小莉需要不斷地設定遠大的目標呢?原來是她對現在的自己不滿,由於經常拿自己跟他人比較而讓自己挫折,她不太能夠喜歡自己,似乎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所以她很想藉由達成某些理想來擺脫這種低自尊的感覺。於是她總是選擇那些看起來能夠提昇自我價值的目標而不是自己的興趣。


  更麻煩的是,由於小莉極力想要藉由完成某些目標來提昇自尊,所以她設定的目標往往過於崇高或不切實際,結果就是更多的挫折與自我否定,然後,又為了克服這種挫敗感,她又會給自己更多的壓力去達成更遠大的理想,結果造成更嫌棄自己的惡性循環。


  其實提昇自我價值或肯定自我並不一定要從完成某些成就、理想中達成,而是覺察自己有哪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如果能夠注意到「我是如何的批判與挑剔自己」,就能夠停止從自我貶抑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當然就能欣賞跟接納自己了。

討論區
與我們聯絡
台北市佛教觀音協會
台北市社會局
台北市政府
© 2006. 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251巷46弄5號7樓 (松山社福大樓)•建議使用IE 瀏覽大小1024*768
本網頁由 || omr 歐姆數位設計|| 製作維護